【时间】9月12日上午第4节课

【地点】格物楼图书阅览室

【与会】宜昌市化学检验员刘四方老师、全体葛中化学教师

【议程】第一项:葛中化学教研组长简介化学组建设情况

             第二项:王艳、刘杰两位上课老师谈教学设计

             第三项:三个年级教师代表汇总本组老师建议评课

                          高一:吴爱铭  高二:丁苏  高三:张黎明

             第四项:刘四方老师指导、评课

总评:王艳、刘杰老师的两节课设计都花了功夫,体现了素养课堂理念,亮点都有深度学习即挑战性任务存在。

分评:

王艳老师的课《阿伏伽德罗常数(一轮复习)》

王艳老师的课:1.紧扣新课标新教材,将高考热点中的易混点和难点设计了五类陷阱题,有针对性地逐一攻破。2.通过学生自主归纳构建知识体系模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做题的效率。3.体现了生动课堂理念,充分的体现了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师生深度互动的素养课堂。课堂中有老师的带动学生归纳,更有学生的自主归纳,以及学生的课堂总结。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素养特点!若能在抽象的结构图的分析上给予学生图示展示,如氧化还原利用单双线桥分析会更明确,最后回到点题会更好!

刘杰老师的课《氧化还原反应(新授课)》

刘杰老师的《氧化还原》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可知刘老师充分研读了课程标准,并比较了课程标准中发生变化的内容,做到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有机融合。

本节是第一章的最后一节,第一章主要是物质的分类,这节课刘老师一直强调从化合价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发展。在分析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时,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模型,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本节内容,课本上并无实验,刘老师设计的这一组实验探究对学生理解这些抽象概念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刘老师通过让学生预测H2O2溶液、KMnO4溶液、Na2SO4溶液、KI溶液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再动手实验,通过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解释,然后归纳出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最终得出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这一系列活动,正好对应了化学学科里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实。

课堂小结环节,刘老师给学生明确的要求,从知识层面、方法层面、体验层面等谈自己的收获,鼓励学生将所获、所感、所想表达,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

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学生能感受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化学能给生活带来便利。刘老师在课堂的最后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知识,解释脱氧剂的使用和氢能源电动汽车获得电能的基本原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也是学科素养中“社会责任”的体现。

刘杰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问题指向性明确,学生参与度高,参与面广,清晰的教学思路,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学生一项项挑战学习任务,实现了将素养聚焦在课堂,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