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天,蝉鸣聒噪,雨水充沛,我第一次走进城东大道51号。他们说,我们是葛中迁校的第一届新生,我带着一丝开宗立派的骄傲,迈进葛中。

那时的校门还没有这般巍峨,但我知道这就是我的归属;那时的致远路还没有名字,但是巨木参天,阳光斑驳,足以把我的梦想照亮。

那时,风过林梢,我们真的,正年少,带着无限憧憬,葛中问道。

七月的风,八月的雨,九月军训在等你,我们在烈日骄阳中完成高中第一课,还记得我第一次拿到葛中校本教材,被介绍黄葛树的文章所吸引:葛中两株黄葛树,一树青葱一树黄。同庇书山勤学径,半通金榜半寒窗。我满校园去逛,满园子去找,却无缘相见,那年秋天,才见证它们移栽过来,种在润德楼下,开始迎来送往。

认识了新朋友,遇见了好老师,整个高一洋溢着幸福,那年十月,艺术节活动丰富,我和我的祖国的深情歌唱响彻大江南北,而我因为渐渐融入葛中,爱上葛中,也很想高唱我和我的葛中。

转眼,在一场热闹的元旦晚会后,我们就随着时间进入了2020年,我们复习备考,迎战期末,我们在一月的寒风中说了再见,就真的半年未见。一场疫情前所未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旷古未见,我们开始使用那款名叫“钉钉”的软件,在云端听课、用屏幕考试、在网上分班,时代的巨浪裹挟着每一个人,可我们正是在大难兴邦的同气连枝中,更加明白使命和担当。

七月盛夏,在本该放暑假的日子里,我们迎来开学,重返久违的校园,致远路一条横幅深深打动了我:书生报国成何计,案前俯首勤以学。白衣执甲、勇者逆行,但作为学生,我们没有去冲锋陷阵,因为知识是一个民族的底气和力量,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葛中的道,它为未来而教。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放在我心上。

我们的高一和高二几乎无缝衔接,往后所有时光,都叫“后疫情时代”,我们在球类运动会中挥汗如雨,年少轻狂中甚至还争战不休;我们在一场场考试中看清因网课松懈而带来的后果,用加倍努力去弥补。

没有研学之旅,唯有远足之行,荏苒冬春,疏忽间就送别了高二。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中走进高三。从小就知道,高三苦,高三累,是书山题海中的日日夜夜,是作业考试中的朝朝暮暮。

可是,枯燥单调中,总有一些微光,是生活的小确幸。

也许只是提前五分钟干饭的特权;也许只是节假日独享校园的清净;也许只是和食堂阿姨越来越熟后,打菜时少抖一下菜勺的偏爱。

百日誓师、成人仪式、毕业典礼,葛中用满满的仪式感,让我清晰感受毕业的临近。我知道,终于要迎接高考了,我们期盼已久、念兹在兹的一场决战。

三年的故事即将画上句号,我们想给母校交上让它骄傲的一届一份答卷,毕竟,我们是在葛中新校区拥有完整三年的第一届毕业生。

葛中40年,我们不过是校史馆四十分之一的毕业照,可葛中却将是一生的念念不忘。从此母校成念想,从此故乡为他乡,从此,城东大道51号,就是属于青春的迢迢白月光。

一生无悔葛中行,我们会战胜高考,会绚烂绽放,会散为祖国漫天星光。

再不会有哪个夏天,灿如今夏。亲爱的葛中,请帮我们收好写给2035年的时空信,我们即将远行,我们也终将归来。

亲爱的葛中,请接受这封写给你的夏日情书,请相信,你的少年和梦想永不老去,会在这烟火人间,带着你的印记,平凡欢喜。

我们即将远行,我们也终将归来,就在某年某月某个夏天,一别经年,把盏执手再相见。

演讲者:杨柳叶青、谭俊朝霞、张雨竹、韩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