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分享我的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重温屈原精神 牢记使命担当》。

苏轼在《六幺令·天中节》中写到“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之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于端午节。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又为端午节增添了纪念意义与警示效用。千百年来,屈原忠君高洁的品质和浪漫灿烂的词作让后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屈原,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湖北宜昌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人物,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望屈原的“求索”之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称为“诗魂"。他让人民成为诗歌的创作主体,赋予九畹芝兰,江南丹橘,木兰坠露,秋菊落英清新脱俗的灵魂。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是一位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中的爱国主义者。出身楚国贵族家庭的他始终挂念着国家的存亡、君王的忧患和人民的安危,他仗义执言,廉洁公正,以死相谏,处处为国家和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想。屈原以身殉国之后,广大的百姓纷纷赶到汨罗江畔打捞找寻,并往江河里投掷许多粽子,以免鱼虾啃噬屈原的肉身。屈原的爱民如子,亦得到了人民的爱护。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是一位理想信念的坚定守护者。面对外界的猜疑、妒忌、讥讽、谩骂,甚至遭受贬谪,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美政”理念,忠于理想。面对种种抉择,他既不与敌对势力同流合污,也不向君王曲意逢迎,更不会改变自己的品性和态度,绝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讲到这里,我不禁陷入沉思,诵读屈原诗词,重温屈原精神,对于葛中青年有什么样的启示与意义呢?

同学们,主席台的正后方是博雅广场,主教学楼的正前方是笃行广场。“博雅”和“笃行”正是屈原诗歌文化与求索精神的完美呼应。“知行格物”与“润德汇贤”这四栋楼宇正教育和引导我们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坚持科学的认识,有自己所秉持的正确的思想理念,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做到思行合一,笃行不怠,立鸿鹄之志,成为有家国情怀与世界眼光的新时代高中生。

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新时代的广大共青团员,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要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下周,高三的学长和学姐们就要迈进高考的考场开启专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让我们将热烈的掌声送给高三的老师和同学,祝福高三,为高三加油!

我们坚信2022年的高考,葛中一定会再创辉煌!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的掌声再次响彻东山之巅!

谢谢!我的演讲完毕。

指导老师:艾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