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聚焦我校师生深度学习,提高学校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和学科教研活动水平,9月15日上午我校特邀市教科院专家来我校开展调研视导活动。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伟杰深入我校课堂,听课评课,全面了解了我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常规落实和课堂效果呈现,为我校语文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学校党委书记田苹、语文组全体老师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观课议课,是此次调研视导的重头戏。我校艾超鹏、瞿佳珺两位老师分别在高一九班和高三六班执教调研课。艾超鹏老师以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一单元诗歌教学为基点,围绕“青春”这一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诗会”。课堂以学生自创自评的12首现代诗歌为载体,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从意象、语言、情感、三美等方面品读学生的原创作品,进一步带领学生体悟诗歌之美。瞿佳珺老师则主要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论据叙述问题,从叙述什么、怎么叙述两个方面,遵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实践的思路,为学生叙述论据提供操作性很强的方法。

课后,李伟杰教研员和语文组老师齐聚一堂,就两节课内容进行面对面交流评课。首先,语文组老师们各抒己见,从内容设计、板书设计、活动设计多方面对授课内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讨。随后,李伟杰教研员特别肯定了我校语文组“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教研氛围,并就两位授课教师的课堂呈现提出了针对性很强意见和建议。

针对艾超鹏老师的“青春诗会”课堂,李伟杰教研员主要从课堂定位、教师定位和内容定位三方面给与具体指导。他强调,本节课应该定位为语言活动的实践课。诗歌意蕴丰富,常让人觉得触手可及又让人觉得遥不可及,但了解诗歌、学习诗歌、创作诗歌能极大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控能力,所以本节课应该将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与课堂内容更紧密地贴合在一起。同时,还要注重教师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定位,发挥教师的“隐性主导”作用。在内容定位上,要注重诗歌语言的“推敲”,带领学生在推敲中,在增、删、改的过程中更进一步的领略诗歌的意蕴。

针对瞿佳珺老师的论据叙述的作文课教学,李伟杰教研员强调,作文教学其实最需要分层分类教学,教师要注重对叙述重心、叙述逻辑和叙述素材的选择与把握。他指出,叙述逻辑包含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联性、层次性。在素材选择上,教师要注重素材的完整性和内在逻辑性。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市教科院的教学视导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市教学视导的平台上开展磨课评课,是推动语文教学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是深度学习的践行者,也是深度学习的引领者。葛中的语文教师群体将在深度学习的东风中,不断精进,努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