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岁寒之时,国家公祭之日,以国之名,追忆逝者,缅怀英灵。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之名公祭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今天,是我国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城的上空将再次鸣响凄厉的防空警报,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
民族劫难,铭心刻骨。那是人类文明史上留下的最黑暗的一页。那一天,日军用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烈火,烧红了黯淡的天空;鲜血,浸透了苦难的大地。惨叫四起,撕心裂肺,令人耳不忍闻;尸骸遍地,触目惊心,使人目不忍视。十朝古都,六朝金粉,就此沦陷和毁灭。30万鲜活的灵魂,就此消失和泯灭。城虽殇、人已亡,但却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还是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是让人悲痛不已。
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纪念,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
同学们,从甲午惨败到南京之殇,从慰安妇制度到细菌战试验,惨痛的历史辙印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强盛的国家,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人民只能遭殃。回放着昨日的屈辱和苦难,也凝聚着此刻的责任与使命,更召唤着未来的太平与安康。
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从钱学森“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到黄大年“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从王淦昌“我愿以身许国”到黄旭华“造不出核潜艇,我死不瞑目”,无数先辈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熔铸于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中,树起一座座受人敬仰的精神丰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亲爱的同学们,未来的中国就在我们的手上,我们的样子,就是中国未来的样子。前辈已行,吾辈当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将历史的苦难化作新时代的动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在实干中做时代潮头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同学们,国家的祭奠,只为凝聚民族意志,汲取前进力量,为了孩童不再惊恐,母亲不再泣叹,战争远离人类,和平洒满人间,就让我们在缅怀中自强,在奋斗中扬帆,许下复兴心愿:吾辈自强,实干兴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