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以清廉之风,伴人生之行》。
清廉一词,最早出自《庄子·说剑》,指清正廉洁。也许许多同学认为,这样的一个词离我们还十分遥远,但其实它却与我们密切相关。
其实践行清廉不仅仅是一个号召人民群众的口号。“十六大”之后,温家宝总理的第一站就到达了贵州。在吃饭的问题上,他对自己和随行人员要求特别严格,谢绝基层同志的宴请。他对个人吃饭有“三条标准”: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二,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的质量:“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小小的“吃饭观”,也是清廉作风的映射,便可以折射气度和品德,体现胸襟与情怀。
抗战后期,国民党当局拒绝实行“宪政”的民主要求,不断从多方面加强一党专政。这在抗战的非常时期,对于军事指挥作战方面集中力量、提高战斗力有一些收效,但其副作用远大于正作用,集权和一党专政导致各种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和蔓延,社会风气败坏,使国民党渐渐失去民心,统治基础越来越脆弱。高层官员一味争权夺利、玩弄权术,社会必将一步步溃败。再看今朝,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领导下,贪污腐败的一个个“老虎”“苍蝇”被查处,清廉之风正吹拂着每个人的心头,社会越来越安稳,国家也越来越富强。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行为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
那么,我们在清廉方面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培养廉洁、诚信、公正、俭朴等优良品德并将它们贯穿于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世的一言一行中去。
第二、与同学相处时,处事要公平正直,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待人接物、评判是非和处理问题。
第三、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不奢侈、不浪费、不贪虚荣、不图享乐,以俭励志,从小养成艰苦朴素、勤奋好进的优良品质。
第四、积极监督提醒身边的同学,家人,共同构筑起清正廉洁的生活,学习环境,以清正之气带动他人。
同学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无论我们将去往何方,都要记住“清正廉洁”是立身之基。从现在起,常怀律已之心,常思廉洁之德,人人做清廉文化的学习者、实践者、传播者,与清廉同行,以清廉之风,伴人生之行。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指导老师:王爱华 齐同新
|  | 


 
				    
				    
				    
				    
				    
				    
				    
				    
				    
				    
				    
				    
				    
				    
				    
				    
				    
				    
				    
				    
				    
				    
				   